FM98.9阅读之声|一元钱与“+”“-”号

  • 发布时间:2022-09-03 09:29:04
  • |
  • 作者:抚松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373次
图片

01

一元钱的教育


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先看一个真实的例子就明白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有多深。

小涛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从小就住在姥姥家。姥姥十分疼爱外孙子。夏天怕别人孩子吃雪糕小涛馋,就每天给他一元零钱买雪糕,冬天,别人孩子吃零食也不能委屈了孩子,给一元钱,从幼儿园到上小学三年级从未间断过。

四年来,每次去幼儿园或上学,姥姥总是背着小涛的书包把他送到幼儿园或学校门口,顺手把一元钱放到他的口袋里。小涛也真争脸,在幼儿园和学校表现一直很优秀,学习成绩好,老师很喜欢。老师每次遇见姥姥总是忘不了夸奖小涛一番。每到学期末,小涛拿着各种荣誉证书和优异的成绩单回到家,姥姥兴奋的皱纹仿佛都舒展开了。赶紧拨个电话把好消息告诉女儿,小涛的爸爸妈妈甭提多高兴了。 

姥姥七十大寿的时候,妈妈回来了,看到聪明漂亮的儿子,左亲一口右亲一口,总也亲不够。 

就是这样一个姥姥喜欢、爸妈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却做出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第二天,妈妈执意要送儿子上学。路上遇到熟人打招呼耽搁了,走到学校门口时,上课的铃声就响了。小涛接过书包跑进了教室,把书包放下,忽然想起妈妈和姥姥谁也没给买雪糕的一元钱。小涛急忙跑出了教室,和刚走到教室门口的老师撞了个满怀。“小涛,上课了,你干什么去?”“找我妈。”小涛向校门口跑去,不见妈妈的身影。不知发生什么事的老师在后面边喊边追。大约跑了200多米,看到了妈妈的背影。“妈…妈…钱…钱…”,妈妈看到气喘吁吁的小涛急忙问:“什么钱?”这时,在后边追来的老师也问发生了什么事,连课都不上就跑出来?“姥姥每天给我的一元钱买雪糕,今天没给。”妈妈一听非常生气,“你这孩子,为了一块钱竟然不上课!赶紧回去!”“就不!给我一块钱!”遭到顶撞的妈妈,脸刷地红了。“今天,我得治一治你这个脾气!”妈妈拽过小涛照着屁股就是两巴掌。从没挨过打的小涛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这时,走路的人围拢过来,询问情况。小涛妈妈难以启齿,边拽孩子边说:“赶紧回去上课。”老师也蹲下劝:“小涛听话,跟老师回去!”“不!我要一元钱!”“老师给你。”“不!”倔强的小涛,把老师给的钱扔在了地上。

人们渐渐明白了怎么回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得直溜直溜这孩子的任性;有的谴责当妈的抠门;有的劝妈妈就给孩子一元钱吧,别跟孩子治气了;还有的拿出十元钱给小涛。小涛谁的也不接,谁的也不听,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妈妈。妈妈又气又羞,哭笑不得,心想:为了一元钱,老师都耽误了上课,路人也指指点点,孩子哭闹不休。为了平息此事,无奈,掏出一元钱说:“快跟老师回去!等回家我怎么收拾你!”坐在地上的小涛接过钱,站起身,擦干眼泪,跟着老师回学校了。

这个事是我亲眼目睹,使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孩子在四年中已经形成了习惯定势,习惯已固化在孩子心中,每天给一元钱是天经地义的。一元钱就可以让一个好孩子变成一个行为偏执的孩子。说明坏习惯一旦养成是多么可怕!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这事看起来很荒唐,是谁错了呢?妈妈教育孩子无可厚非;姥姥疼爱外孙可以理解,孩子要钱是大人给养成的习惯,本身也没错,似乎都没错!错在哪?错在谁?

还有那些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小学生穿着干净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走在大街上,后边跟着头发花白的老人背着书包······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孩子父母工作繁忙,没时间接送孩子;二是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不在家里,只能把孩子送到自己的父母那里;三是独生子女娇贵,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非常稀罕、宝贝、溺爱孩子。

这些孩子大都享受隔辈人的关怀和教育。孙辈们在祖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亚健康成长”,于是就出现了“一元钱”的教育方式,“一元钱”就成了滋生不良生活习惯的温床。这样扭曲的习惯,对孩子的性格能没有负面影响吗?

再说,隔辈人有一种天然的舐犊之情,往往以溺爱代替教育。极力满足孙辈的一切物质需要,使这些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见不得强烈的阳光,经不起风雨的吹打。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脾气执拗、性格孤僻等坏毛病。在祖辈的温柔乡中,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坏习惯。

从这个意义上说,溺爱不是爱,是害!如果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很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常言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年轻的父母不要一味地忙于工作,千万不要以为把孩子放到老人那里,有老师的教育就万事大吉了。教育孩子教师有责,父母更有责啊!不要把责任推给长辈!

图片

02

“+”,“-”号的人生意义


昨天,我检查一位学生的数学作业,发现有的孩子不用心做作业。明明自己写的“+”非当“减”计算,自己写的“-”却当成“加”来计算。我指着“+”“-”号,让他跟我读:加号,加是积累,减号,减是支出。

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不光在验算题时不能用错“+”“-”号,其实人生也是一道“+”与“-”的命题,“+”“-”相辅相成,相反相克,矛盾统一。

“+”是人生不断学习、积累、丰富的符号。当今世界,经济大亨都知道不断学习理财本领,使自己的财富无限扩张。他们是运用人生加法的成功者。只有“+”号多了,事业成功了,才有了 “-”号的资本,高贵的品质才有了具体内容。

举个例子,台湾商业巨子王永庆的财富有十多个亿,是台湾的首富,是“+”号的成功者,但他同时是“-”号的楷模。他用辛苦赚来的钱在大陆建学校,从事慈善事业,他的减法做得大方、从容、自信。对自己生活却要求苛刻,吃、住、行都非常小抠,比常人还平常。

我认识一位家乡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谋到了一份好工作。他爸爸得病了,需要手术费80万元,他主动承担60万,其余20万由其他兄妹四人均摊。每人5万就给四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可见没有“+”的基础,哪来“-”的高尚。

人在30岁之前,大都是父母不停地“-”,而自己却贪婪地往身上“+”。父母为了子女熬得灯枯油竭。等到了子女该履行“-”的义务时,有的人就开始计较起来了。父母逼,姊妹闹,朋友劝,拿点儿养老费如割肉那样疼,还提出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搪塞。说到底是自己的“+”法没做好,“-”法也就没实力。

同学们,你们现在可能会对父母信誓旦旦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孝顺你们!”孩子,别吹牛。静下心来想一想,父母的“-”都“+”到你的身上,你对得起父母吗?做算术题 连“+”“-”号都弄混了,我再劝你一句:用点心学习吧!你今天能把“+”“-”号弄错,明天怎能做出人生漂亮的“+”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