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和作品评介:
作者王海燕,女,1977年出生于抚松县北岗镇,现在是抚松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干部。
她酷爱文学创作,笔名琴心。是吉林省红楼梦学会会员、白山市少儿文学作家协会理事、长白山绛珠草文学协会理事、抚松县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理事。擅长散文、诗歌写作。作品散见于盛京文学网、《矿泉文化》、《长白山日报》等。
散文《旗袍》写于2012年,向人们介绍了旗袍这一满汉结合、中西合璧女性服装的演变过程。告诉人们,旗袍是一种具有东方神韵而又符合国际服装流行趋势的时装样式,是全世界妇女的盛装。文章简洁明快,语言流畅、优美、生动、准确,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融知识性和欣赏性于一炉。是近年来少见的上佳散文,使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把这篇优美得散文献给广大的妇女同胞。愿全县妇女都能穿上可心的旗袍,展示新一代妇女的优美与庄严、华贵与自信。祝全县妇女节日快乐,全家幸福!
旗 袍
作者·王海燕
旗袍对于女人,如香烟对男人一样,不一定是生活之必须,却可以是很好的人生道具。我一直以为,男人多以香烟排遣寂寞,而女人,多以旗袍诠释优雅。
旗袍起源于满族的旗装,传统的旗装并不像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旗袍一样可以明显地勾勒出女性的柔美曲线,它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衣身宽松,两边开叉,使女性的身体曲线毫不外露。满族女性较之汉族多豪放干练,但贵族夫人依然是礼教太多,规矩太严的。尤其是入关之后,在中原大地建立起统一的大清帝国,满清以中原霸主的身份入主华夏大地,自然要建立更严格的礼教规范,以使自身的形象更加庄严。因而对女性的服饰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贵族妇女,宫廷礼仪繁冗复杂,女子的行走坐卧皆有定式,这些定式更符合旗袍的气质,庄严而拘谨,华丽而肃穆。
时光荏苒,及至民国时期,西洋文化渐渐侵入中国本土,服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旗袍便兴起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旗袍已经完全跳脱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与当时欧洲流行女装廓型相吻合,成为中西合璧的新服式。
我一直钟情于旗袍,尽管旗袍并不属于现代的日常服饰。偶尔穿起旗袍,恍然觉得自己穿越了时光,好像一下子到达了一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年代。遥想当年,最能将旗袍穿出风韵的,我以为不是那些风姿绰约的歌舞演员和善于往来应酬的交际花,而是叱咤于当时政坛的宋氏三姐妹, 她们的母亲倪桂珍女士应该也是一位如旗袍一样温婉大气的女子,不然如何教养出三位优秀的女儿,姐妹三人皆嫁于当年炙手可热的政坛风云人物,婚前婚后,也都积极置身于政治与民生运动当中。可以想见,她们身着一袭素色旗袍,奔走周旋于政客之间,虽柔媚而不失刚强,即风韵温婉又精明干练。她们的生命,因旗袍而美丽壮阔;旗袍的柔媚,因她们而优雅大气,更能代表东方女性对服式的精致态度。
其实,旗袍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形制,而在于它存在的一种神韵,它淡淡地勾勒出女子婀娜轻盈的体态,纤细柔弱的腰肢如杨柳扶风,透出一种神秘的东方之美,美得低调而含蓄,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穿着旗袍的人,我以为宁可稍感丰腴也不可过于瘦削的,太骨感的女人穿上旗袍,总会带着一点楚楚的的可怜相,像是从久远的烟尘里走出来的女子,带着一点陈旧的气息;而体态稍稍丰腴一点的女子,穿上旗袍之后,看上去即使不能显得身材凸凹有致,也不会让人觉得枯瘦如柴,虽多了些尘世的气息,但使人从心底感到踏实;若是身材极好的一位女子,一袭旗袍在身,便可以描摹出一幅极美的画,无论是手捧一卷书,还是轻抚一张琴,哪怕只是静坐冥思,也能够诠释风华绝代,风情万种。
我喜欢各种材质的旗袍,棉布旗袍透着质朴,适合小家碧玉,即使质朴,也如尘埃里开出美丽的素色花朵,淡雅而宁静;绸缎丝绒旗袍诠释高贵,适合名媛淑女,配以细高跟鞋,精致手包,最好再化一个浓淡相宜的妆容,神情带点冷艳,带点高傲。这样的高贵,是世俗里不媚俗套的骄傲,声色之间处处不忘自我。最正宗的旗袍,是要镶边盘扣的,纯手工制作且工艺繁琐复杂,那样的精致得体,体现的是一种隆重庄严,常常作为礼服出现在大型的宴会、酒会、典礼上,能够展示出中国传统服饰的风采和魅力,我以为这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近年来,旗袍再度回归民间,尤其是一些经过改良的旗袍,款式仍保留了传统旗袍勾勒女性身体线条的特点,而细节却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袖口、领口、下摆处加进了流行的元素,镶边变得简单或被省略,拉锁代替了盘扣,这样的设计,更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特点。穿旗袍的女人,多了一点行色匆匆,少了一点宁静安详。
旗袍之美美在它的韵致,她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女性玲珑有致的柔和之美。使穿着它的女性举手投足间,风情无限。然而旗袍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女人,人与服装也是要讲究缘分的,就像有一些人和事,只一眼,我们就能够断定终生的相守和陪伴,也有一些人和事,即使近在咫尺,也如远在天涯……能将旗袍穿出韵味的女人,一定是一个性格从容,温和大气的女人,一定是经历过生活的风霜砥砺而日趋成熟的女人。这样的成熟,让女人学会珍惜自己,宠辱不惊,安详淡定,就像初秋苹果树上泛红的果实,流光溢彩,光鲜诱人;而旗袍则像秋日里依然温暖的阳光,这样的温暖抚慰,让果实红得更加温润而妩媚。独特风韵的女子,即使不是绝色,也能够将旗袍之美演绎得恰到好处。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旗袍的书卷之美;“转轴拨弦三两声”是旗袍的韵律之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旗袍的寂寞之美……旗袍将东方女性的含蓄平和之美演绎到了极致,而且,因为有了宋氏三姐妹的钟情,旗袍也变得华贵堂皇,气度雍容。
我喜欢看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穿着旗袍的样子。她站在舞台上,一袭紫色或紫红色的丝绒旗袍显得稳重大方,她用低沉浑厚的声音演绎传统评书《三侠五义》、《岳飞传》,底气十足,铿锵有力。在这样的场合,旗袍比其他服饰更符合她表演者的身份,更贴近她所要表现的故事。真是“旗袍一袭展华采,风姿依旧花常开。人生易老心不老,喜迎当今新时代。”
旗袍本不属于“汉服”范畴,在1840年历史进入近代之后,传统意义上的旗袍渐渐与西方服饰相融合,融合成一种具有东方神韵而又符合国际服装流行趋势的时装样式,渐渐得到中国妇女乃至国外妇女的青睐,成为代表中国女装特色的服装样式。其实旗袍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反映的不仅仅是国内外服饰的流行趋势,更反映出中国女性人生状态更加趋于自信和坚定,更勇于面向世界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性格,这是比时尚更重要的人生课题。
旗袍是满汉结合,中西合璧的产物,是属于全世界妇女的盛装。
写到这里,停笔望向窗外,窗外细雨蒙蒙,正见一女子身着一袭青花旗袍,撑一柄青稠伞,袅袅婷婷地由楼下走过,真美!
正如有人“赞旗袍”写道:窈窕淑女秀旗袍,曲线婉婷现苗条;古典高雅东方美,梦幻舞步多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