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阅读之声仙人洞的历史变迁

  • 发布时间:2018-03-19 10:41:19
  • |
  • 作者:抚松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2513次

 

 

 仙人洞的历史变迁   


20180319989阅读之声仙人洞的历史变迁.jpg?v=1734980739873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和作品评介 

作者,袁毅,生前曾任抚松县旅游局长、文体局长,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长白山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长白山老把头研究会会长。是我县民俗专家之一,被誉为“长白山第一导游”。

他收集了大量长白山民间传说、民俗故事、人参故事,出版了《长白山民间习俗》《长白山仙人洞民间故事》等20多本长白山文学书籍,总字数达三百多万字。

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写了一些回忆性散文和名胜古迹轶事。本文原标题为《长白山仙人洞题字回归记》,重新编辑后为《仙人洞的历史变迁》。文章用详实的史料,生动的传说,细致的描写,向人们叙述了仙人洞的古老历史、民间故事、自然景观、人文情怀。作者亲历了重修仙人洞的艰难历程,以深厚的感情、浓重的笔触、朴实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仙人洞的历史变迁。

20180319989阅读之声仙人洞的历史变迁1.jpg?v=1734980739873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仙人洞的历史变迁 

                作者·袁毅

在长白山脚下,距抚松镇东南三公里的马鹿沟,有一个天然的溶洞,当地百姓称之为“仙人洞”。据《抚松县志》记载叫“文华洞”。县志是这样描述的:“文华洞高约七至八尺,宽约五至六尺。洞中曲折幽静,究竟有多险峻,谁也说不清楚。刚进洞时,有一个石台,上面放着一个制作粗陋的黑色香炉盆。盆沿儿有残缺,是用泥土烧制的,谁也说不清是什么年代的古物。石洞的壁上画着云形图案,还有飞禽、蝙蝠、花草树木状的花纹。”

传说洞内有九九八十一洞,洞洞相连、交错纵横,与百公里以外的长白山相通,一个人绝不敢贸然进洞。此洞深处有一条小河,河水幽暗、深不可测。河面宽约一米左右,河的这面是人间,那面是仙境。若一步迈不过去,掉入河中就变成孤魂野鬼,如一步过去就可乘坐莲花宝座,飘然而去,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故取名“仙人洞”。洞附近终日云雾缭绕,气势非凡、颇有灵气。

据地质专家考证,“仙人洞”是一个天然溶洞,大约形成于四亿年前,属于窝卷灰岩石,是由海象沉积、酸水冲刷后形成。这种溶洞的特点是洞连洞,形成高低错落的一串洞。在仙人洞后山的石灰窑沟,发现溶洞的出口,初步预测出入口距离可达500米以上。溶洞中,有大量成片的钟乳石,呈壁状贴在洞壁上。

在仙人洞上方的半山腰处,坐落着“雷音寺”,始建于1923年。据《抚松县文物志》记载:“雷音寺四周是砖石结构的围墙,墙外是冬夏常青的松树,外貌雄伟。寺内一尊如来佛金像端坐在由众仙童擎着的莲花盆内,头顶上是一只展翅欲飞的九头大鹏鸟,内墙画着彩色壁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雷音寺共占地360平方米。”

1929年抚松县县长张元俊组织力量对雷音寺进行维修和改造,更名为“如来寺”。他文才出众,文笔极佳。修建完仙人洞庙宇后,他十分动情地命名了“抚松十景”,将“仙洞生云”列入其中,诗云:

仙洞清幽不染尘,白云深处客来询。

边城纵有桃源地,今世何须再避秦。

他把仙人洞及庙宇合为一体,景观壮丽,描绘成一处世外桃源之地,体现了一代父母官对抚松人民的一片深情。

由于投入不足、年久失修,解放后,又加“破四旧、立四新”时人为破坏,仙人洞遭到严重破坏,修复难度极大。1992年春,我们一行人乘车前往仙人洞遗址进行考查,眼前的景象是:庙址已种上庄稼,玉米苗都一尺多高了,附近的石灰窑冒着缕缕白烟正在燃烧呢,仙人洞的一侧被炸的洞口大开。仙人洞的设施什么都没有了,仔细辨认才找到一个旗杆底座。

为了恢复仙人洞这一景区,县里成立了以副县长贾金利同志为组长的恢复古迹领导小组,有关乡镇和有关部门局长参与,下设恢复古迹办公室,负责具体安排、协调、组织有识之士四处化缘,启动了修复仙人洞古迹的工程。先后到松江河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动员国有企业为庙宇捐献木材一百多立方米,解决了重建中的木材难题。

在副县长陈绍毅的组织下,筹集资金三十万元,买断石灰窑的股份,使其停产,恢复自然生态。定居深圳的野山参专家王权先生的团队捐资三十万元,他的港商朋友彭汉波捐资十万元。许多有识之士、民众、信徒纷纷捐款捐物,出工出力,打响了恢复古迹的攻坚战。

怎样恢复仙人洞古迹,领导小组反复研究、论证,认为重新恢复后的仙人洞要按照原来的风格建设,规模要比原来的大、庙宇要更壮观。请人制作了模型,按照规划开始了仙人洞的整修工作。

由于洞内景致壮观奇特,整修时洞内不许放炮,怕炸坏了熔岩,只能用锹镐一点一点清理,哪有洞穴往哪挖,挖出的黄土用土篮子一筐筐地运出来。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洞内景观初具规模。建设了“单循环”游览路线,从西门进去,从东门出来,不走重复路,得到游客一致称赞。

洞内曲折幽深,支岔众多,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洞内岩石色彩斑斓,千姿百态。有的像猛兽,有的似飞鹰大雕,有的如朵朵彩云。洞内奇特险峻,妙趣横生,犹如一座迷宫。洞中有洞,上下相通。四面石壁上,由于大自然的风蚀作用,呈现出一幅幅绝妙的壁画,栩栩如生,天工巧成。地下暗河潺潺而流,河水清凉,沁人心脾,被尊为“仙水”、“圣水”。

“如来寺”建筑风格为古代歇山重檐式。寺内塑造释加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佛贴金塑像,东西两侧为十六罗汉彩绘泥塑,光焰夺目。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整个修复工作得到了省、市宗教局、省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工作,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恢复历史文物古迹取得了辉煌成就,人们期盼着剪彩典礼的那一刻。

在那些日子里,县城百姓、居士信众纷纷前来观瞻打探。这时,庙宇的命名、题字、刻匾便成了民众关心的大事。如来寺是长白山最有名气的佛家寺院,必须请名人来题字。大家想到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的书法家赵朴初老先生。

在政协工作的滕龙新同志,受县领导和老百姓委托,专程赶往北京。当赵朴初得知是为长白山的庙宇题字时,毫不犹豫、欣然挥毫。这位年过八十的耄耋老人凝聚着对长白山的深厚感情,充满激情地题下了“白山如来寺”、“长白山仙人洞”,字体苍健,刚劲有力。著名书法家周绍良用颜体楷书题写了“关帝庙”、“大义参天”、“洞天神府”。除“大雄宝殿”是复印的以外,其它的全是亲笔手书。

公元一九九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农历五月十五日,这是长白山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天,“长白山如来寺”举行开光大典。由长春般若寺方丈释成刚主持开光佛事活动,山上的庙宇大殿檐下悬挂由赵朴初老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木匾,字体刚健,名扬天下。庙门檐下的“白山如来寺”,仙人洞洞口的“长白山仙人洞”牌匾,褐底绿字,分外艳丽。“关帝庙”、“洞天神府”、“大义参天”等陆续被镌刻使用,长白山因有了这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旅游圣地而添彩,仙人洞有了赵朴初、周绍良的题字而增色,极大地丰富了这处景观的文化内涵。

2000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十八是民间传统赶庙会的日子,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庙会。这一天,长白山仙人洞的如来寺,人山人海,车辆如潮,热闹非凡,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来赶庙会。交警们紧张地疏导交通,公安干警们维护着庙会秩序,消防车停在大门前,严阵以待,确保庙会的平安进行。山里红剧团在这里搭台唱戏,人头攒动,鼓掌喝彩。搭棚的,摆摊的,挑担的,推车的,各种小吃及货品一应俱全。虽然下着蒙蒙细雨,但人们冒雨逛庙会的兴致不减。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仙人洞的历任主持广筹资金,大兴土木,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庙宇的建筑和规模,时至今日,仙人洞景区已经非常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于今,我已经退休,赵朴初等人的题字真迹始终由我保管,应该让这些真迹有个好的归宿。二0一五年八月三日,在县内居士杨兴彬等人的见证下,我将这五幅二十二个题字真迹,归送给如来寺主持释通妙大师,装裱镶框悬挂庙中,了却了我多年的一桩心事。这真是:长白山下有仙洞,千年庙宇披彩虹。吾辈携手齐努力,著名景区在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