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阅读之声|小村庄,大变化

  • 发布时间:2019-12-04 10:20:48
  • |
  • 作者:抚松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237次

小村庄大变化

               ——访板石村党支部书记徐连军


作者·曲素梅


初秋时节,我们一行五人慕名来到了板儿石村。
板儿石村位于兴隆乡的北侧,这里的街道干净整洁,街道两边盛开着六月梅,整齐的围墙边矗(chu第四声)立着一排排路灯。看得出,这里的人们正享受着温馨幸福的生活。而这一切与板石村党支部书记徐连军是分不开的。
我们找到徐连军时,他正带领几个人在修建草莓种植大棚,我们的到来使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
徐连军是一个善于实干,不善表达的人。在采访时,他经常表现出羞怯(qie第四声)与不知所措,总是往窗外大棚的方向观望,看来他的心思仍在大棚上。我问他是不是着急去干活,他说:“今天你们来,先不干了。”
徐连军1979年出生,今年40岁,毕业于抚松县职业高中。毕业后,曾去长春做过酒店管理,但因为对家乡有着一份割舍不下的情感和热爱,一年后又回到了家乡。
2010年村里的文书岁数大了自愿不干了。大伙看他有文化,又自愿回到村里务农,于是推举他为村文书,负责管理村务。在出去闯荡的一年里,他心里老琢磨,为什么板儿石村就富不起来呢!难道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吗?于是他处处留心,听说长春周边哪个村富了,他就利用休息日去考察一番。就这样他认真地学,反复琢磨,使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思路变得超前了。
他首先认识到,在山区光靠传统农业是无法致富的,必须发展特色经济。当时,全村56户就有32户是低保户。年轻的基本都外出打工,剩下的是老人、妇女、留守儿童。村里缺少有知识的年轻人,板石村是乡里有名的贫困村。他暗暗想,自己大小也是个村干部,如何才能带领全村致富,成了他日思夜想的头等大事。在村里当文书的几年里,他热心为村民服务,锻炼了他百折不挠的办事风格,养成了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在支部的培养下他光荣的入党,他也越来越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
一天,他在村子“农家书屋”看到了一份有关牛奶草莓种植的小册子。善于琢磨的他,发现板石村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温度、光照时间等非常符合牛奶草莓的种植,便打算在本村种植牛奶草莓。他把想法提出来,没曾想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大家认为牛奶草莓成本高,高价出售别人不接受,低价出售收不回成本,竟然没人支持这一想法。
但他坚信,只要自己肯下功夫,一定会成功。于是,他自费到外地考察学习,回村后自己带头尝试种植牛奶草莓。
2014年他建了两栋大棚,他用心打垄栽培、细心施肥浇灌、及时灭虫通风、按时调节温度,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第一季牛奶草莓上市了。他的牛奶草莓以口感好,各项营养指标合格,含糖量高、无公害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供不应求,当年就收入两万多元。那些反对种植牛奶草莓的人和观望的人,看到徐连军居然成功了,纷纷来问这问那,向他取经。他不厌其烦的向村民们讲解、示范,村民们都跃跃欲试。他的试验成功了,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他带头调整种植结构,取得初步成效,村民们也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这一年,由于种种原因,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个职务空缺,只好由乡里下派干部兼任村支书和村主任。2015年春,全乡搞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由于徐连军年轻有文化、善钻研、懂科技,况且他愿意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在村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他以高票当选村主任,接着兴隆乡党委又任命他为板儿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的徐连军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全村致富,不辜负党委和乡亲们的信任。
    随着板石村牛奶草莓知名度的提高,游客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品牌。2015年,村里已建成七栋草莓大棚。
面对成功,徐连军想得更远些。他想,虽然种植牛奶草莓取得成功,万不可一窝蜂都搞牛奶草莓,这样是没有出路的。于是,他开始鼓励村民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做到一家有一个主打项目,形成一家一个特色的格局。尽量做到户与户的项目不重复,互不干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他的规划下,独头蒜为板儿石村的特色,几乎家家都种。根据爱好和技术情况,全村有4户种灵芝,1户种植花卉,两户种植草莓。还有种菇娘的、种蔬菜的、种植中草药的、养猪的、养牛的、开农家乐等,多种经营,全面开花。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在家一样能挣钱,也陆续回来了。两年下来,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2017年板儿石村率先全部脱贫,一跃成为乡里的先进村。
如今的板儿石村修了水泥路、砌了围墙、完成了引水工程、建了村部、申报了大棚项目。修建了一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村里有保洁员,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改善。
徐连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工作上,这位年轻人凭着他的热情和充沛(pei第四声)的精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了最好。
谈起他在工作中的困难,他说由于自己比较年轻,说话力度不够,工作难度大。特别是户户通工程开工后,村里道路硬覆盖需要取直,修边沟,引水进户,这些都需要统一规划,就要占个别村民的菜园子地和拆迁草棚子等,遇到了重重阻力和困难。经过慢慢做工作,耐心解释,引导村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顾全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徐连军一班人的努力工作,历时一年,户户通工程终于完成了。
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白天美丽了,但没有路灯,到了夜间一片黑暗,村民们都有意见。
2017年,在徐连军的积极协调下,在包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安上了路灯。给村民带来了便利,天天晚上文化广场上都有村民锻炼和娱乐。
2018年,又更换了变压器,村民的大棚里扯上电,大棚的温度得到控制和调节,一年四季可以种植灵芝、草莓、蔬菜,为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徐连军说,现在最大的难题是老百姓院落“六清一改”工作。村民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家禽散养,影响了村里的清洁卫生,这些需要慢慢想办法解决。
谈到板石村未来的发展,徐连军说,村子前面靠近公路,正筹建民俗式驴友驿(yi第四声)站和花园式庭院,为户外运动者提供方便。
俗话说“无工不富”,我们正筹建人参加工厂、参茸酒厂和木材加工厂,建冷库,还打算研发酵(jiao第四声)素。解决人口外流,村民回乡创业问题。
“仓廪(lin第三声)实,而知礼节”,古人的这句话是说:“家家户户的仓子里装满了粮食,人人都知道遵守礼仪,注重名节”。用这句话形容板儿石村一点也不过分。现在,东西放大街上没人拿,大棚无人看管也从不丢东西,称得上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民干完自家的活都去帮别人,最后剩一家时,就会出现全村都去帮忙的场面。除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文明程度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村领导的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带了个好头,才形成了这纯朴、文明的村风。
如今,板石村每年都是一类村,曾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板石村能有这样的发展与有一个好带头人分不开的。当我夸赞他“书记当得好”时,他谦虚的说:“这一切都是党的领导,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是与包村工作队的帮助分不开的,更是村民自己干出来的,至于我,是一个村支书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