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童年
作者·史承宇
我的家乡,是松花江边、群山环抱的一个小村子。整个童年,都是在那里伴着袅袅炊烟,听着悠悠牛铃度过的。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老百姓的生活还不富裕。饭桌上长年都是苞米面大饼子和咸菜,鸡蛋都很少吃到。至于鱼啊、肉啊这些荤腥的东西,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到一些,往往还没品出味儿来,就吃没了。至于水果,就更是稀罕物了。经过长途运输的苹果,都已经发黄、发干,早就没有了那种脆甜清香的味儿了。但就是这样的苹果,也不是谁都可以吃到的。
村里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的村民,有亲戚从远道来串门,往往提一袋苹果当礼品。家里的孩子偶尔能吃上一回苹果,足以让我们羡慕、嫉妒死了。你看他们,得意洋洋地啃着苹果,细细的嚼着,散发出那诱人的清香。我们几个小伙伴只能远远地望着,咽着唾沫,期望自己也能咬上一口解解馋。他们看到我们那眼馋的可怜样子,特意狼吞虎咽的气我们。我们则在心里暗暗的诅咒:“叫你吃,叫你吃,吃不好,噎死你!”一个苹果就使我们产生了一种极度不平衡的心理、不健康的妒忌思想,可想而知,当时的物资有多缺乏。
馋急了,我们几个就结伴跑到山上,寻找一种叫“酸浆子”的野草。这东西大约有一两尺高,交错生长的叶子,筷子粗细的茎秆,乍一看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折断后,翠绿色的茎秆里面是鲜红的内芯,红绿相间,煞是好看。可当你塞进嘴里一嚼,就是激灵灵一个冷战,我的妈呀!这也太酸了!
怎么个酸法呢?这个不太好形容,大约就相当于半青半红的的山楂混上青葡萄捣碎了揉在一起的那种酸,可怕不?我们几个小伙伴儿一边呲牙咧嘴地嚼着酸浆子,一边叨念着:“这是苹果,这是苹果……”,许多年过去,每当回想起那种酸味儿,嘴里就会蓄满口水。
水果解决了,那馋肉怎么办呢?有办法,我们村子后就是大山。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庄稼地都是在树林中、山洼里一小块一小块地开出来的。每到秋收之前,许多野鸟就会成群结队地跑到地里抢粮食吃,一落一大片,一惊飞满天。壮观是壮观了,老百姓可惨了。
大人们扎草人、放鞭炮、敲锣打鼓地吓唬鸟,晚上还轮流守夜。可那些野鸟刚开始还很怕人,喊一嗓子就扑棱棱地飞走了,但到了后来,野鸟的胆子就大了,人在这边驱赶,它们就飞到那边吃,赶不胜赶,防不胜防啊。
眼看着这帮贼鸟吃得毛色铮亮、膘肥体壮的,好像连飞的时候都慢了许多。这还得了!不行,必须得制制它们!
我们几个小伙伴就约好了,每天天不亮就出发了,每人拎着一大串,约莫有十五六个钢丝夹子,在夹子的机关处串好炒熟的玉米粒,炒熟的苞米粒特别香,别说鸟了,我都想抓一把吃。来到鸟儿们爱去的地方,逐个安放好夹子,折断树枝做好伪装,就疯玩儿去了。
快中午的时候,我们一路嘻哈着去遛夹子,运气好的话,每个人都会抓到三五只。这种野鸟,我们土话称之为“松鸦”,至今也不知道学名叫什么,毛色鲜亮,头上还带着簇状的羽冠,每只大约有半斤重,小胸脯挺得高高的,加上吃饱了粮食,胖得浑身都是肉,猛一看跟四喜丸子似的。
山林间小溪、泉水无数,随便找一个地方,把鸟拔毛开膛,扔掉头和爪子,清水漂洗干净,两只一组,串在带来的铁丝上备用。之后我们的头儿就做好分工,年龄小一些的,搬几块石头摆好,捡来一些干柴棒在中间生起一堆火,待火烧的只有火炭时,搭上两根湿木棒,一个简单的烤架就做成了。
大一点的几个孩子,有的掏鸟蛋,有的找野蜂窝,有的人看到这里就会问了:“找野蜂窝干嘛?找蛰啊?”外行了吧?不懂了吧?先吊一吊你的胃口,一会儿再说。
一切准备停当后,纯原始风味儿的野餐烧烤就开始了。把串好的松鸭划几个口子,撒上些盐,再抹上从野蜂窝里挤出的蜂蜜,就放到烤架上烤着,然后扒开火堆边的热灰,把掏来的鸟蛋闷进去,ok,剩下的就是围坐在火堆边,一边心不在焉地吹牛,一边流着口水、瞪大眼睛等待美味烤熟了。
大约半小时后,一股浓郁香味儿弥散开来,烤好了!大家一拥而上,抢过自己早就相中的那一串,哪儿还管它烫不烫嘴,连上面的柴灰都来不及吹掉,狠狠地来上一大口。顿时,厚重的肉香味儿、清甜的蜂蜜味儿就从味蕾上升起,随即爆炸性地充斥在嘴里、胃里,再加上肥瘦相间的诱人口感,越嚼越香,乖乖,这也太好吃了!狼吞虎咽一番后,大家都吃得满嘴流油,柱子和斌斌为了抢半个鸟大腿,在河边滚成了一团。我们一边大喊着加油,一边坏笑着从热灰中扒出焖熟的鸟蛋,扒开外壳,忙不迭地向嘴里送,心里暗笑:“两个傻蛋,打吧,打吧,等你们打完了,蛋壳都没了!”
文革结束后,国家政策进行了调整,允许种小片荒,慢慢土地承包到户,家家有余粮,百姓们吃饱了,穿暖了。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什么养牛专业户,养猪专业户,养鱼专业户,果树种植大户,“芹菜大王”,“种参大户”,似乎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使得市场一下子繁荣起来,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腰杆子挺起来了,家家不愁吃、不愁穿,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我们也在改革开放阳光的沐浴下长大了,外出上学,毕业工作,成家立业,住上楼房,什么电灯电话、电脑电视、电冰箱电摩托、智能手机一应俱全,整天忙里忙外,其乐无穷。让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了,现在什么水果没吃过?什么烤串没尝过?什么鱼呀,肉呀都吃够了,到市场去不知买啥好了。
这天堂的日子,心里老觉着空落落的,总觉着少点什么。想来想去,奥,原来缺少的是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闻得到花香,记得住乡愁的那种最原始的、自然的、淳朴的乡村味道。
唉,童年的许多事都已经淡忘了,唯有那酸浆子的酸劲儿,炭火上烤松鸭的香味儿,历久弥新,时时回想起来,还觉得回味无穷,满口生津。是的,童年的记忆是纯真的、深刻的,尤其是舌尖上的童年记忆更是刻骨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