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的趣闻

  • 发布时间:2018-06-01 08:55:16
  • |
  • 作者:抚松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560次

蛙类的趣闻

20180601蛙类的趣闻.jpg?v=1714165921004

作者简介和作品评介

作者宫玉春,女,生前曾任抚松县委理论学习室主任、抚松县文联主席、吉林省民协副主席、中国民协会员。她与王德富合作的动画片《人参王国》、文学统筹动画片《关东三宝记》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著有长篇童话《玛丽参娃寻亲记》、《白山怪客奇游录》,散文集《心醉长白山》等,共出版文学作品十余部,上百万字的著作。民间故事《学艺仙人庙》、《莲花云女》等作品获关东三宝奖。1998年获“吉林省德艺双馨作家”称号。

她晚年创作的《蛙类趣闻》,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运用了说道理、打比喻、列数字等表现手法,语言亲切幽默、通俗易懂、准确形象,向人们详细介绍了林蛙从生殖期到陆地生长期,再到冬眠期的秘密和趣闻。让人们全面掌握林蛙繁殖、生长、生活的规律,以便更好的造福人民。

20180601蛙类的趣闻1.jpg?v=1714165921004

20180601蛙类的趣闻2.jpg?v=1714165921004

蛙 类 的 趣 闻

 

作者·宫玉春

 

趣闻之一、

 

林蛙在三个

生活周期里有趣的事

 

听众朋友,您是否用林蛙招待过亲戚朋友?体弱的朋友是否吃过蛤蟆油?那稀世佳肴、那强身健体的补品会让人赞不绝口。林蛙状如一只巨型青蛙,生长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里,与熊掌、猴头、飞龙并称东北“四大山珍”。

你是否了解林蛙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和一些基本常识和趣闻呐?且听我一一道来!   

林蛙一年四季有三个生活周期,就是生殖期、陆地生活期和冬眠期。

首先,生殖期的林蛙形态是多变的。

首先林蛙是个恋爱高手,“开声”就会唱爱情歌曲。林蛙经过一冬的睡眠,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年的春分了。这时,河水解冻、冰雪融化,林蛙便开始寻找机会上岸了。

什么时候最适宜呢?大约在清明节前后吧。一场春雨润透了黑土地,此时空气压强最小,雄性林蛙率先登岸,它们“呱呱”地叫着,一副“身先士卒”的勇士气概。雌蛙听到这爱情的呼唤,也闻声前往,相继聚来。“呱呱”“呱呱”,蛙们的叫声如同特殊的声乐连成一片,此起彼伏。这在民间叫做“开声”。林蛙们就这样唱着爱情的歌曲来到陆地,迎接一年的新生活。

朋友,你听说过雌蛙“坐月子”也要休产假吗?

林蛙按照自己的路线登上岸后,首先是进入产卵场。不停地在水中游动,开始寻找自己的配偶。雄蛙找到配偶后马上停止了鸣叫。

林蛙正常的交配也是一雌一雄,有时也会出现一雌多雄,这时就要进行决斗了。几只雄蛙同时抱住一只雌蛙彼此用后肢蹬踢对方,胜者为王,败者逃走。但有时也会出现势均力敌的状况,那也好说,这个雌蛙就同时与两个或几个雄蛙交配。雄蛙趴在雌蛙的背上,用前肢紧紧抱着雌蛙,随着雌蛙的身体在水中游动,一会儿沉入水底,一会儿漂浮在水面。如果此时有太阳,它们就成双成对地漂在水面享受阳光的照射。

待雌蛙产卵后,雄蛙洋洋自得地跳走了,雄蛙除了与雌蛙交配外,与同类没有任何亲和力。

怀卵期的雌蛙体型粗圆,体长为体宽的1.7倍。雌蛙产卵后,身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它艰难地从水泡子、浅塘里拱到草地或松软的地方开始休养生息、恢复体力,就像女人“坐月子”一样。在这段时间里,大约是20—30天左右,雌蛙们是静止不动的,它们太累了,一冬天不吃不喝,好不容易挺过来,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生宝宝,所以,它们需要静养。此时的蛙妈妈四肢折曲,前肢爪部放在体前侧,双眼紧闭,呼吸缓慢,进入了“坐月子”产假期。

雌蛙每年只产一次卵,卵团里有多少卵粒呢?3岁和4岁的蛙妈妈生的宝宝最多,一个卵团大约有1800—2400粒,而2岁和5岁以上的蛙妈妈生的宝宝就相对少了。大约5%到10%的蛙妈妈在产卵后就告别了世界,特别是黄色的雌蛙,生完宝宝后多数都累死了。

正常林蛙的寿命是多长呢?根据专家考察,林蛙的正常寿命一般在7—8年之间,有的可能稍长一些。

先看看卵团是怎样变化的。每年的4—6月份,林蛙在靠近河流泡泽的浅水区,水温一般在零上10度左右,水深在10厘米左右的环境里完成产卵。产完卵,意味着新生命就开始了。

刚刚产出的卵团近似于球状或椭圆形。直径在4—5厘米之间。卵胶膜吸水后迅速膨胀,大约过3小时,卵团就胀到了15厘米左右。之后,逐渐变成半圆状。这时,用肉眼能看到白色粉团里的无数个黑色小颗粒。这些蛙卵逐渐变成片状,漂浮在水面上,每个卵的直径约为1.7—2.0毫米。

再过几天,胎胞里逐渐长出了小眼睛,像人的眼珠儿一样。通过水温、阳光的孵化,卵块里的养分一点点地被吸收了。然后,小蝌蚪就咬破胎盘出来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游出卵膜。第一件事就是把孵化自己的卵膜吃掉,因为卵膜非常有营养,吃掉后,再去寻找别的微生物吃。

再看看幼小林蛙是怎样蜕变的。又过了几天,小蝌蚪就长出了细细的尾巴。小蝌蚪的形状就像小鲇鱼,别看它小、好欺负。科学家告诉我们:其它动物不敢去吃它,因为这个时期的小蝌蚪,皮肤里有一种毒素,动物们吞吃后会很难受的。“天哪,真想不到这些小家伙还有自我保护的秘密武器呢!”

再过一段时间,小蝌蚪就变成了小林蛙。变成小林蛙的过程是先长出前腿,然后再长出又粗又长的尾巴,大约60天左右,它的4个腿全部长出来了,尾巴才蜕掉。

从林蛙的身体颜色变化看也是很大的。根据分布的地区和栖息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在林蛙的冬眠及产卵期它们的背和体侧多呈黑褐色,也有仍为土黄色或者灰色夹杂的褐斑的个体,在长白山地区主要盛产赫脊、花脊和红脊三大品系,而且这三大品种生长快、个体大,是这里的优良品种。所以,外地的养殖户都争先引进这三大品系。

朋友,您说,林蛙的形态变化是不是令你不可思议?

其次,再看陆地生活期林蛙的一些秘密和趣闻。

林蛙有个奇特的秘密,就是一团蛙籽变成的小蝌蚪总在一起玩儿,蜕化成小林娃后也是集体奔向新生活目的地。这就是蛙类与生俱来的群居生物特性,从它们每年两次迁徙中就体现出来了。

林蛙的陆地生活期是从每年的5月末到9月末或10月初。这个时期长达5个月左右,

林蛙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这些圆鼓鼓的小家伙看起来好像不讲究,其实对生活场所的选择是十分严格的。

第一它们喜欢生活在阔叶林地带或针阔林混交地带,不喜欢生活在落叶的松树林中。这是因为,针叶林下的土壤含酸量大,土壤板结,那里的微生物就少,没有食物。

第二它们生存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也比较高。要求树叶的郁闭度大约达到60%—80%左右,既要透光又不要透光太强,因为林蛙的表皮有防雨层,太阳一晒,身上就爆皮,也就是说被灼伤了。

第三是它们的活动范围是有规律的。一般来说,它们不顺着河流走,而是跟着大气当中的湿度走。往草地茂盛的地方和地表温度低的地方走。但它们走不远,大部分只离开冬眠场1000米左右,少部分在2000米左右活动。总之,它们的活动范围不超过3000米。如果在这个范围内有高山,它们基本上不越过,只有极少数林蛙越过山岭走向另一水域。

这个时期,是它们一年中最活跃的生长发育期。这些小东西非常善于跳跃,一跳就能跳出2米远,而且,它们还很机警。看上去傻乎乎地蹲在那里,但当天敌还在4—5米外它们就“噗”的一下跳走,跳到不易被发现的倒木下或草丛中隐藏起来。

每年9月份以后,气温逐渐变冷,大约在零上15度以下时,它们就会陆陆续续从山上往山下回迁。一般在夜间进行。如果正赶上阴雨天,即使是白天,它们也会一往无前的赶往目的地。我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林蛙在雨天里的跳跃能力要比平时高出好几倍呢!

那么,冬眠期林蛙喜欢什么样的环境?一般从10月初开始,这些小东西就逐渐进入冬眠期了。它们找到出生的地方,有暖泉的河流或深水泡子的树根底下、厚厚的树叶底下,大石头底下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尽量少消耗脂肪。为什么躲藏在这样的地方越冬?因为有暖泉的河流冬季不结冰,深水泡子的树根底下、大石头底下、树叶子底下,冬天结冰后,仍有缝隙可供细微的呼吸所用。它们常常聚在一起,互相依偎着,不吃不喝,紧闭呼吸,进入冬眠期,等待着明年春分到来。

听众朋友,本期节目到此结束,下期接着收听宫玉春的《林蛙的趣闻》之二《林蛙的生活特点和经济价值》

20180601蛙类的趣闻3.jpg?v=1714165921004

20180601蛙类的趣闻4.jpg?v=1714165921004                           20180601蛙类的趣闻5.jpg?v=17141659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