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阅读之声| 母亲的山菜情缘

  • 发布时间:2018-08-08 14:13:20
  • |
  • 作者:抚松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242次

989阅读之声| 母亲的山菜情缘

作者简介和作品评介 

赵志勇,抚松县仙人桥镇小学教师,曾任过西岗中心校教导主任,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尤以描写家乡风土人情、歌颂家乡巨变为主的散文、故事发表在《人参果》等刊物上。他的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曾在《白山教育》、《吉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

本文是作者怀念母亲而写的一篇散文。文中通过母亲对山野菜一辈子情有独钟的描写,体现了老辈人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品质。母亲常说:“吃山菜好,没有化肥,不打农药,还能败火”。事实也证明,食用纯天然的山野菜可以延年益寿,消除病痛。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作为长白山人一定要保护好环境,爱护好自然生态、利用好我们的山珍野菜资源这一朴素道理。

 

 

 

母亲的山菜情缘

作者·赵志勇

 

母亲出生在山东省,没上过学,可对一些事总也忘不了。89岁的时候,还能准确的记住家中30多口人的生日。哪年出生的,多大岁数,小名叫什么,一点不错。除了对晚辈们的生日记得准,在日常生活中,记得最清的还有对山野菜的识别和吃法。

每年春天,母亲最忘不了的是给一家人用白蒿烙小饼吃。也不知母亲是如何知道白蒿治病的。从我记事起,直到她老人家去世,我们家的人,每年都被母亲强迫着吃白蒿小饼。她说白蒿治恶疮,预防白喉。多少年来,家里人谁也没去考证过白蒿的作用有哪些,也从没有一个人得过恶疮和白喉,反正全家人都相信白蒿能治病。

白蒿是春天最早冒出大地、最早泛青的植物。以前总以为母亲让我们吃白蒿小饼,可能是缺粮,不让我们忘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后来,看了中药书才知道,白蒿确实有解毒、消炎的功效,这是从医学书籍那里传下来的古方。 

我至今忘不了母亲领着我五岁的儿子,在地里刨白蒿的情景。儿子挎个小土篮儿,走一步,小土篮儿在小腿上碰一下。母亲拿着小镐头刨着芯里泛绿,叶子灰白的白蒿,手里拿不下了,就放到儿子的土蓝儿里。回到家中,把白蒿用水洗干净,掐掉根,切成小段放在盆里,放入白面,放一点盐,搅成面糊状备用。然后生火,在锅里放入豆油,再把菜糊糊倒入锅里烙,我儿子坐在小板凳上等着。薄薄的白蒿小菜饼,两面煎,煎熟后的小菜饼几乎全是绿的。我儿子看着绿绿的小饼就吃,外焦里嫩又香又脆,还有蒿子味儿,显然比不上又甜又酥的糖饼好吃。可母亲总是说:“这小饼,好啊!能治白喉,又不生疮,要多吃……”经她这么一说,儿子大口地吃起来,样子十分可爱,越吃越香。

用西药治病,在农村也不过几十年,祖辈的防病、治病,全靠来自大自然的中草药,有些中草药不知不觉被人们当作日常蔬菜食用了。母亲常对我们说:“你们小时候,春天都吃白蒿小饼,一个也没有得白喉”。在旧社会,白喉是小孩常见病。一旦得了此病,不及时救治,就有生命危险。老百姓为了不让儿女得此病,就给孩子吃白蒿,也不知能不能起作用,只是从心里认为小孩子必须吃白蒿,才不得病。不管怎么说,我们兄妹几个,没有一个得白喉的。母亲的岁数越来越大,我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家里常年鱼、肉不断,但还是忘不了春天刨白蒿,让我的孩子也每年吃一顿。好像吃上一顿白蒿小菜饼,就能保一年不得病似的。

春天里,除了白蒿外,我们还吃小根菜、荠(ji)菜和蒲公英。这几种野菜关里关外都有。特别是荠菜烧汤、包饺子都是上等的美味。不等地里的野菜吃完,山林里就冒出各式各样能吃的山菜。

1964年我们家来到仙人桥镇,跟着当地人认识了山菜,也学会了许多山菜的吃法。母亲吃山菜是很小心的,通常是看到人家吃了没有什么不适反映才让我们采。她吃山菜有了许多创新,当地人不管什么菜都是用开水焯一下蘸酱吃。母亲却变着花样吃,如鸡肠子菜、山菠菜烧汤或炖土豆吃。黑瞎子芹、山芹菜包包子吃。刺嫩芽、山糜子、刺五加和上面炸着吃。胡萝卜蒿包饺子吃。蕨菜、猴子腿、广东菜可以和韭菜一起炒肉吃。总之,一到春天我们家就不再买其它菜了。母亲常说:“吃山菜好,没有化肥,不打农药,还能败火。”我们常问她,听谁说的,她总是把父亲搬出来,“你父亲在书上看到的!”

其实,她总认为草药草药,药都在草里。山菜是能吃的草,一定能预防疾病。母亲可能是被旧社会的疾病吓着了,记住了上辈人传下来的一些野菜能治病的验方。因此我们全家一来二去对吃野菜,产生了浓厚兴趣,家里的饭桌上就经常有了野菜的一席之地。

吃着吃着,我们家的人就离不开山菜了。对山林中的山菜认识的也越来越多,在春天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随便在林子中一转悠,就能采一小筐菜。在长期吃山菜的过程中,对山菜产生了依赖。不把所知道的山菜吃个遍,就好像缺点什么。

山菜刚过劲,大田地里的蚂蚱子菜、苋(xian)子菜、灰菜,苣荬(qvmai)菜就出来了。用这些菜做成菜粥,成了母亲的另一个发明。

其实,母亲让我们吃野菜还有另一个原因,那时候我们还小不知道罢了。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间,我们家的粮食年年不够吃,再加上关里不断有亲戚来我家。母亲总是瞒着粮食不够吃的事,暗地里做着节约粮食的准备。半菜半饭、干稀调节成了我们家这十多年来的主要食谱。主食,多半是玉米面包菜包子。饭桌上的炒菜,都是来自山林中和大田地里的野生菜。奇怪的是这十多年里,家里竟没有一个得病的,就连感冒、痢疾这些常见病也没有。再后来,家境越来越好,我们家仍然喜欢吃野菜,甚至把吃野菜当做改善生活。

搬到青岭村后,那里有许多牛毛广,母亲常到门前的林子里薅又粗又嫩的牛毛广,用水一焯,撸掉绒毛,放在阳光下边晒边揉。最后,成了又黑又亮的薇菜干儿了。母亲每年都能卖上好几百元钱用于贴补家用。当她知道日本人花大价钱买回去食用时,觉得这东西一定是好东西、一定有营养,就不再卖了,而是留到冬季没菜的时候自己吃。刚开始做出的牛毛广有点苦涩,经过几次摸索,多用清水泡几次,就能去掉苦涩的味道。于是牛毛广炒猪肉就成了我家的美味,蘸辣酱吃清爽、脆嫩、微辣非常开胃,这两种吃法也成了我家冬天招待客人的拿手菜。

母亲在五十岁时,曾得过心脏病和高血压,父亲总是担心母亲的病。后来,听一位老中医说,老牛锉和苣荬菜都具有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作用。我和妻子就到林场采伐过的地里割老牛锉,每次满满两大背筐。每次都是父亲亲自做老牛锉小豆腐,非常好吃。从此,每年的春天做几回小豆腐成了我们孝顺母亲的标志了。父亲病重时,也没忘了让我们好好保养母亲的心脏。给母亲做老牛锉和苣荬菜的小豆腐,又成了父亲的重托。         

母亲90岁那年,得了肠癌,动手术前,医生检查完说母亲的心脏非常健康。我不知道是不是得益于长期吃野菜的结果。

于今,母亲去世快两年了,虽然没给我们留下万贯家财,可留给我们吃山菜的好习惯,勤俭持家的好传统。每到春天,吃白蒿小饼的习惯没有改变。心里并没有想为什么,只是见到白蒿就有吃白蒿小饼的冲动,因为这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也是对母亲野菜情缘的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