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阅读之声|孙德元诗歌联播

  • 发布时间:2019-03-11 14:39:19
  • |
  • 作者:抚松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648次

作者简介和作品评介

孙德元,男,抚松电视台退休干部。他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他笔耕不辍,抗联故事、小说、散文、诗歌,常在《人参果》刊物上发表。

孙德元诗歌的创作特点是:具有浓郁的家乡情结。题材源于抚松,风格亲切押韵;长短诗句结合,意境情深感人;想象丰富跳跃,主题新颖向上,是近年来抚松杰出的自由体现代诗歌作者之一。

    本期选取了他近年创作的5首诗歌,编成专辑《孙德元诗歌联播》。

第一首《人家还有老爸老妈》是作者用诗歌形式赞美父母的。这首诗歌的特点:一是标题直白而忧伤。一看就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二是诗歌段落另辟蹊径。一般的诗歌是四行为一段,而这首诗却是三行为一段,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深沉舒缓,意境绵绵不断的感觉。三是构思巧妙,诗意不断。诗里没有忧伤,却增加了几分坚强。



                             人家还有老爸老妈

 作者·孙德元


多少年了,
没再使用这两个词---
老爸、老妈······


我不敢用,
话到唇边,
心里就翻卷泪花。

我不能用,
天堂遥远,
有星光陪他们说话。

曾经的生活虽然简单,
可老爸老妈总能变着法儿,
让日子簇拥鲜花。

老爸手上叠摞的老茧,
老妈不肯停歇的步伐,
蹒跚学步的儿女就在他们一天天变老中长大。

懂得相聚终有分手,
无际的星空才是永恒的家,
但血脉让我们难舍牵挂。

看人家还有老爸老妈,
我羡慕的将祝福送上,
心,把想念牢牢记下。

 

第二首诗歌《谁为王》取材于一张老照片。作者面对一帧摄于一九五五年的老照片,七、八只被打死的东北虎成了人们合影的道具,作者有感而发。

诗的第一段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了东北虎的威武,不愧是兽中之王。第二段写了人们在死虎前拍照的无知。第三段是作者的议论和感慨,使诗歌的意境达到高潮。

他大声的、悲情的发出感慨:“东北虎,当你走向灭亡时,山的葱茏,水的流淌,也就成了恐怖的绝唱。人类啊!难道你真想当寂寞的王?”诚挚的告诫人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

 

谁 为 王

作者·孙德元

 

在长白山的林莽,

你曾经就是王。

一声吼啸,

让粗壮的东北汉子也潮湿了脊梁。

八百里山岗,

任你来来往往。

巡山时,

所有的生灵都俯首帖耳,

向你献上敬仰。

因为在你的额头,

盖有威武霸气的印章。

 

但在这泛黄的照片上,

你变成了人们神气的装潢。

僵硬的身体,

写满了屈辱和恐慌。

而宣告王位的更迭,

是猎手击发的那颗沾满贪欲的荒唐。

 

东北虎,

当你走向灭亡时,

山的葱茏,

水的流淌,

也就成了恐怖的绝唱。

人类啊!

难道你真想当寂寞的王?

 

 第三首诗歌《东山晨钟》,作者把“东山晨钟”和自然风景、人们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寄物抒情、以物言志,意境层层递进,将诗歌推向高潮。古老的“东山晨钟”虽然早就没有了,但它那有节律的轰鸣声每天都响彻抚松的上空。宣告着山里人对洪钟大吕的认同,告诉人们一代又一代勤劳的抚松人,在晨钟的鼓舞下,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东山晨钟

作者·孙德元


老家曾有道风景,

每天都准时敲醒黎明。
日复一日,山里人们就这样,
是那一声宏亮的东山晨钟。


它像恪尽职守的更夫,
让忙碌伴着勤奋的身影。
劳作于晨雾缭绕,
归来,已然满天繁星。

把善良编织成曲谱,
将忠厚世代吟诵。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

用汗水浸泡的是宏吕大钟。


那口大钟早已无影无踪,

让祈盼溶进钟声。
可钟声仿佛依然悠扬,
在宣告着大山血脉的顽强传承。

 

   第四首诗歌《行走在讷殷古城》,取材于漫江新复原的“讷殷古城”。面对古老的城墙、烽火台、古渡口、老染坊、龙王庙,作者运用了比喻、设问、拟人等修辞方法,展开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演,将讷殷文化呈现在人们面前,让我们领略了讷殷文化的厚重,萨满人的勤劳。告诉现代人,要不断进取,勇往直前,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行走在讷殷古城

作者·孙德元

 

伴着松花江水的轰鸣,

求证在长白山密林之中。

那曾是一个怎样的国度?

那曾是一群怎样的骁勇?

 

从日出的灵动,

到日落的朦胧。

我与讷殷古城交谈,

坦露彼此的忠诚。

 

迎着千年呼啸的长风,

我嗅到了搏杀的曾经。

所以,

一部无字的秘籍,

便成了大山最后的魅影。

 

而今,

我用网络去搜寻那无法破译的密码,

在石斧上,

苦苦解读古老的文明。

 

风火台,

点燃女真人的梦想,

古渡口,

运送席卷黑土地的万千奇兵。

 

抚摸坚固的城墙,

托举起沧桑的厚重。

踱步连接时空的小桥,

享受先人开拓的安宁。

 

长白山祠堂吟诵着吉祥,

图腾柱上安放着崇敬。

老染房人声鼎沸,

龙王庙能让波涛安澜不惊。

 

当我漫步于林莽中的古城,

思绪便一如天马行空。

狂饮一碗讷殷河的陈酿,

让传说醉的火红!

 

第五首诗歌《话说抚松那些老地名》是孙德元的代表作之一。他把抚松几近消亡的老地名,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出来。整篇诗歌一气呵成,一韵到底。舒缓有度,轻重适度,句句有温度。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让人读来不忍住口。

老地名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因为它承载了抚松人的勤劳与智慧;镌刻着那个时代抚松人的辛酸与不屈。老地名就是抚松历史的缩影。告诉人们,要珍惜过去,不忘乡情,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话说抚松那些老地名

作者·孙德元

 

你还记得吗?

反正我这辈子都呼唤不够。

多少热辣辣的老地名,

牵动我心底那份抹不去的乡愁!

 

碱场沟,马鹿沟。

山东会馆,老营沟。

豆角沟,小青沟。

五里庄子,豺狼沟。

狍子圈,中心街。

拨地而起的黑影砬子头。

 

顺江那棵大榆树,

威严的把守在大道口。

清澈见底的干巴河子,

见证我狗刨式的畅游。

 

秋天的高丽山五彩斑斓,

春天的李子行里花儿稠。

谁知道夾信子传递过什么信儿,

牤牛岗可真有点像牛头!

 

在东坎偷李子被狗撵的撒丫子窜,

仙人洞春游给关老爷郑重三叩首。

吃过汉大五分钱一碗的大馇子,

在国营食堂为买油条挤破头。

 

荒沟门割过杏条,

三道岔拉柴禾趟着沿流水奔家走。

摘托盘放学相约攀爬炮台山,

找画道道的石头就去滑石沟。

 

西江边看过水磨和水牛,

船社有船直达三股流。

太平村寓意祈太平,

拉煤翻山越岭去煤窑沟。

 

贩卖牲口的到牛市,

好(hao第四声)喝一口儿的去东烧锅打老酒。

买秋菜得去南甸子,

红石砬子扎紧裤子充上气玩漂流。

榆树林子扒蝲蛄,

王八脖子这名怪别扭。

顺城街东西南北有四条,

威乎窝子是渡口。

 

吃块豆腐得去豆腐社用黄豆换,

瓜果社管事的是老冯头。

油厂的大烟筒属最高建筑物,

计量所那也算楼的高房子就在十字街口。

 

东门西门南门和北门,

只闻其名俺却从没见过大门楼。

单独还设个小南门,

让贫苦百姓迎丰收。

 

东关西关南关和北关,

关关都把老城守。

西北角上有西川,

两条江中冲来的黑土肥得直流油。

 

戏园子舞台演风流,

说书馆里讲春秋。

东庙、南庙和文庙,

民俗文化传得久。

 

北操场是运动会举办地,

谁知道原是杀人场曾经鲜血流。

不知道窑子街到底是啥地场,

与平房子对过那卖尿罐的土陶社弄混了球。

 

东分店、西分店,

车老板子拉呱拉到后半宿。

南分店分工又不同,

只招待老客不管喂牲口。

 

每说起一个老地名,

朋友们都热议很久。

那里面承载的故事太多太多,

沉淀长了便浓得如一壶老酒。

不要忘了家乡老地名,

好歹也別被钢筋水泥阻断了这份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