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阅读之声|我的父亲

  • 发布时间:2019-06-05 08:26:48
  • |
  • 作者:抚松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348次

作者简介和作品评介

孙锡娟,女,是万良镇中学教师。她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曾荣获抚松县教育系统“十大教学明星”、“优秀班主任”“语文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她喜欢阅读、喜欢旅游和文学创作。《我的父亲》是她创作的一篇叙事散文。描写了父亲18岁闯关东的艰难、在生产队劳动的勤勉、留解放军战士吃饭的深情、为邻居送菜的善行、找回小女儿的骨气、供孩子念书的父爱。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反映了一个普通百姓对社会、对人生、对子女的大爱。告诉我们:父亲才是社会、家庭的顶梁柱。

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布局详略得当。歌颂了父亲的勤劳、善良、纯朴、坚忍的性格。从侧面教育人们,要善待兄妹、孝敬父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我的父亲


作者:孙锡娟


我的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因袭着中国传统农民的所有优点:勤劳,善良,纯朴,坚忍。

父亲在家中排行老四,上有兄姊,下有弟妹。按说是非常幸福的了。可是在七十多年前的旧中国,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动荡年代。家里孩子多就是灾难,要饭都没地方要。吃饱饭成了父辈这代人最大的奢求。

1949年解放了,可我们国家连年战乱,一穷二白的现状一时难以摆脱。为了生计,年仅18岁的父亲就与人结伴闯关东,来到了现在的抚松县兴参镇域内松花江边的碱厂沟村。当时父亲举目无亲,连个住都没有只好住在别人家的一个小棚子里,吃尽了苦头。后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盖了两间简易草房,才算有了家。再后来,经人介绍就和同样闯关东的母亲结婚,两个同命相连的年轻人,婚后白手起家,辛辛苦苦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

父亲的勤劳能干是出了名的。当时是集体干活挣工分,父亲最能干,每次都是拿工分最多的那个。

父亲的善良朴实是有口皆碑的。七十年代初国家在松花江上游修建北山水电站,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在电站蓄水之前,要把松花江两岸淹没区的木材运出去。1974年为了抢运木材,国家派部队修路。当时在我们村就有筑路部队驻扎。到过节时,父亲就让母亲烀上一锅大饼子,再炖上一锅土豆汤,做一屉大豆腐,把战士留在家里吃饭,缓解他们的思家愁绪。战士们也经常给我们家挑水、劈柴、扫院子。后来道路修好了,他们要离开了,来我家道别,个个泪眼婆娑,很是不舍。现在想想,那才是军民鱼水情谊深呐。

我小时候的碱厂沟村只有二十几户人家。记得我家房后有一户姓张的,由于有病,守着个大菜园子却没有菜吃。每次我家薅菜时,父亲总是多摘一些菜让我送给他家。父亲就是这样,不管谁家有困难,都会伸出手帮一把。父亲这种善良朴实的优秀品质至今影响着我。

当时,碱厂沟村、双哨村、那尔轰河口村等,处在北山电站淹没区,于八十年代初凡在淹没区的村子,都搬迁到岗上新建的移民村——二道沟。这时农村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由于父亲的勤劳,我家的日子逐渐过得殷实起来,总算不再为吃饭发愁了。

父亲对子女的爱比海深、比山重。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六岁那年,母亲已经怀了小弟。当时已有了我和大弟及小妹。当时还没承包到户,家家的日子过得艰难。因为贫穷,营养跟不上,两岁的小妹瘦得皮包骨,又患上了皮肤病,浑身奇痒无比,每个夜晚都在小妹的哭闹声中度过。

当时泉阳林业局有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想上农村领养一个女孩,越小越好。小妹符合他们的领养要求。正好他家有个祖传秘方,说可以治好小妹的皮肤瘙痒症。

母亲动心了看着那对夫妇穿着光鲜得体的衣服,加之他家又有祖传秘方,也想让小妹离开农村,将来能当上工人,过上体面的生活。因为当时工人的孩子是可以接班当工人的。于是母亲一狠心,一咬牙,就把小妹送给了那对夫妻。小妹虽然瘦小,皮肤有点毛病,其实长得眉清目秀很漂亮的。等那对夫妇把小妹抱走后,太阳已经落山了。

等月上柳梢头的时候,干了一天活的父亲才回家。当他发现少了一个孩子,知道被母亲送人之后,一向温和的父亲对母亲大发雷霆:“就是再穷,也不能把孩子送人!当工人好,农民也不丢人。一家人就是穷死,也要在一起!何况我有的是力气!”

父亲干了一天活,连晚饭也没顾得上吃一口,趁着色,徒步七十多里地去泉阳那户人家要小妹。就这样,父亲连夜往返了一百四十多里山路,硬是把小妹要了回来。等父亲怀抱熟睡的小妹回到家的时,天已大亮。

直到今天,每每说起这件事,小妹总是唏嘘不已。她说:“我可得好好孝顺咱爸,要不是咱爸,我就成了外姓人了。”每每这时,父亲就会憨憨地笑笑,什么也不说。这就是常说的“父爱如山”吧!父亲对我们兄妹四人,从没打过一下。每次干活回来,非常疲惫,可是只要看到我们,父亲的脸上就会绽放成一朵花。他抱抱这个,搂搂那个,满心地欢喜。

一九八八年,我考上了抚松一中。当时村里没有一个女孩子上高中。那时村里人的观念是:女孩子早晚都得嫁人,读那么多书没有用。可父亲不这么想,他说:“你们四人谁能上到哪,我就供到哪。要是能考上大学,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们上。”

为了给父母争口气,也为了改变村里人的陈旧观念,我发奋读书。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了村中的金凤凰:考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当时这个消息不亚于一颗惊雷,沸腾了整个二道沟村。

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直到现在,我一直竭尽所能,孝顺父母,成了村中最孝顺的女儿。父亲理所当然的成了同龄人羡慕的对象。这让晚年的父亲在村子的老人堆里,着实扬眉吐气了一把。

父亲一辈子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给了儿女。就是喜欢喝点酒,抽点烟,喝点茶。如今我们兄妹四人都成家立业了,父亲也老了。好在我们兄妹四人日子过得还不错。好酒,好烟,好茶,好衣服,从没让父亲缺过。

平常日子,每次回家探望父母,临走时给父母留几百块钱,让他们买点好吃的,可他们总是变着法把钱揣到孩子兜里。后来兄妹几个一合计,逢年过节我们回家,就领着父亲打麻将。父亲赢了,开心得说:“没曾想,老了老了,还学会打麻将了。”等我们走了,母亲说:“你没看出来?这是孩子们变着法给你钱吗?”

后来,我们就私下里约定:父亲劳累了一辈子,也该享享福了,节假日无论谁回家,就偷偷地给父亲零花钱,支持他到村子文化活动室娱乐娱乐。一开始,父亲说什么也不要,我们就偷偷地藏在一个地方,等走了之后就打电话告诉父亲去拿钱。

每次放下电话,我们做儿女的心中就会陡然生出一种莫名的幸福感。还有什么能比让老父亲开心,更令人高兴的事呢?

如今父亲已经七十多了,干点活就膀子疼。领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是肩周炎、颈椎病、腰脱,全是劳累过度所致。医生告诉说:“年纪大了,不适合做手术,没有好办法,就是热炕平躺着静养。”看着父亲眼中那抹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做儿女的真是既心酸又心痛。

看来父亲真的老了,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惟愿在父亲的有生之年,我们竭尽做儿女的孝心,给他一个安逸的晚年。现在最让父亲欣慰的是我们兄妹四人日子过得都不错,并且给他养育了五个大宝贝:我女儿在东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大弟和小妹家的儿子都在吉林警察学院读大学;小弟的女儿在抚松一中上高中,小妹的女儿在万良上小学,学得都还不错。

希望敬爱的老父亲:睡觉睡得着,吃饭吃得香,身体硬硬朗朗,健健康康,多多陪伴我们一些时光!

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幸福快乐,永远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