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阅读之声|牛市儿的变迁

  • 发布时间:2019-10-10 09:21:14
  • |
  • 作者:抚松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843次
70周年标识.png?v=1711710946989

作者简介和作品评介

作者刘胜斌,男,1945年出生,2004年退休。退休前在抚松县商业、供销系统工作。青年时代酷爱文学,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县文联会员,曾在文学期刊《天池》刊登过散文,在《长白山人参故事》《抚松地名故事》《大灰狼三进人参园》三本故事集里刊登过故事,曾担任过抚松广播站的义务通迅员。

袁安华,女,1980年12月出生,现在抚松县水利局工作。酷爱朗诵,喜欢文学、摄影、歌唱、绘画、主持,是县诗词家协会副会长。  

《牛市儿的变迁》从抚松的来历写起,详细叙述了抚松“牛市儿”从解放初期蓬勃兴起,到人民公社时期逐渐萎缩、凋敝、消失,直到喜逢改革开放的春风,这里及周边发生了巨变。现在已变成了漂亮的社区,欢乐的海洋,幸福家园。通过“牛市儿”的演变过程,让人们了解了抚松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文章以小见大,主题突出。既有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又有强烈的现代生活气息,读后让人产生一种记住乡愁、不忘初心、继续奋斗、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作者· 刘胜斌  袁安华


要说牛市儿的变迁,就要先说说抚松这个字的来历。

抚松县原名双甸县,宣统二年七月十九日1910年8月23日更名“抚松县”。由于这里地处松花江上游,具镇抚松花江之意奉天省。

抚松镇所在地,当初是一片黄花松林子,树下是塔头草甸子,在草甸子周边,靠近松花江边有少数人家居住,靠打鱼围猎为生。这里是头道松花江和二道松花江交汇的地方,三山加两水环拥着抚松,背风向阳,形成了沿江气候,空气湿润,每年的无霜期在120天左右。因松花江常年冲积而形成了一块狭长的小平原,土地肥沃,草炭土有一米多厚,攥一把都出油,是一个鱼米之乡。

由于这里风调雨顺,陆续来此谋生的关里人和外地人逐年增多,人烟渐渐多了起来。人们疏通了草甸子里的水,就在草甸子里盖上房子,一趟一趟的房子拔地而起。逐渐发展成了一个较大的村落,成了十里八村的贸易中心。由于建筑很规整,形成了宽阔的集市大街,人们就叫这里为“甸子街”。“甸子街”的形成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明发展密不可分。

这里的春天,除了破冰而出的冰凌花,江边石砬子上的映山红,就是西、北江茂密的护岸柳树入春后春风吹柳絮随风起舞,弥漫抚松县城。“柳城无处不飞花的风景远近闻名于是又得了一个具有诗意的名字——柳城

百年来,抚松境内百姓民风淳朴、勤劳勇敢、安居乐业,连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业兴隆

说起抚松县城一些老地名,也都有鲜活的地域特色。有的形,有的意,很是有趣

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四门以外都加外字,就有了东门外,西门外的称谓,以此类推。

解放后,抚松留下了一处古老的地标建筑,那就是“小炮楼”。位于十字街以东60米处现在的吉视网络传媒公司”这个地方。炮楼高约20米,是当时抚松最高的建筑。解放初期,县委宣传部门在炮楼顶部装了一只高音喇叭,一天三次广播,是抚松人民获取新闻和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唯一渠道。后来又办起了油印《抚松报》为宣传抚松,推介抚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抚松县城四周沟壑纵横、山高林密,因此附近的小地名以命名的居多什么韮菜沟碱场沟、石沟、豺狼沟,夹皮沟,棒槌沟,头道沟,二道沟,老营沟,豆角子沟、六品叶沟等

我小的时候记得,滑石沟是个刑场,凡死刑犯都在那里执行枪决,是个很恐怖的地方那时大人管教孩子吓唬孩子说:“你再不听话就送你去石沟子”。假如谁对谁有仇恨,就咒他,骂他说:“该去石沟子了,意思就是该死了,这些咒人的话也狠的。

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大名鼎鼎而又有几分留恋的地方——牛市儿。

这个牛市可不是股票的牛市,牛市专门买卖牲畜的交易市场。位于现在的西顺城街原运动场以北之间,当时这地方没有人居住。

这地方靠近江边,长着一趟茂密的大柳树,叫“柳树趟子”。在日伪时期,那里是一杀人场有很多无辜百姓和抗日志士牺牲在日伪軍的屠刀下,更可恨的是他们把被杀的人头割下来,血淋淋地掛在树上,悬首示众,惨绝人寰huan第二声

解放初期“柳树趟子”里的细小柳树被割做烧柴、做豆角架、挟杖子棍等,剩下粗大的柳树,正好用于拴牲畜。四里八乡的乡亲牵着需要交易的牲畜来到这,把牲畜拴在柳树上,在柳树阴下,悠闲地甩着尾巴等着人来买。在这里牲畜可以随便便溺不用打扫,又远离人家,做牲畜交易市场十分方便。

那时,买卖牲畜为主因为东北黄牛天生皮实,好饲养,繁殖快。很少有卖骡驴的,所以叫牛市儿。随着牛市的产生和牲畜交易市场的繁荣又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经济人,就是游走于买卖双方的中间人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帮助双方砍价,成交后,他赚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经济人和买卖双方很少用语言沟通,大部分是用肢体语言去暗示方,把手指伸到对方的袖子里比划。比如,卖家想卖500元,就捏住经纪人的大拇指,经纪人认为贵了,就捏住卖家的食指,就是400元。卖家再捏住经纪人食指中间的骨节,就是再提高50元。也就是450元就可成交。就这样在袖子里讨价还价直到双方都满意,就把手抽出来,双方抱拳表示交易成功。这叫“袖里乾坤大,买卖成不成,全在袖子里说话”。这样既减少了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吵闹声,还起到对第三方保密的效果,即使买卖不成,别人也不知什么原因,其他人还可以继续往下做交易。你别说,还真有一点科技含量呢!

随着人民公社的建立,牲畜全归生产队集体所有,不能自由买卖,牛市儿也就一点一点萎缩了,变得越来越萧条了。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牛市儿周围的柳树榆树砍伐一光,树皮被人吃光了,牛市儿也消声匿迹了。

解放初期十几年,那热闹嘈杂的牛市儿,牲畜鸣叫的声音,那臭哄哄的气味,忙碌的经纪人身影,现在还健在的老年人,至今说起牛市儿来还津津有味,如数家珍。

一转眼,六十年过去了。在年轻人的记忆里早就没有了“牛市儿”这一说。所看到的是这里已建成了三个住宅小区,有滨江现代城,锦江明珠,江畔花园。高楼林立,直耸云端。变得我这土生土长的抚松人,到那一看直迷糊,简直找不着北。现在的牛市才是真正的牛市变得越来越“”了

沿着“牛市儿”的老窝(wo第四声)子往西,原先的土石江坝已变成了坚固的混凝土大坝,坝上变成了西江公园。岸边是长白山人参文化长廊,各种凉亭台榭、健身器材、奇石怪树,奇花异草,真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美不胜收。再看西江上两座石拱桥横跨两岸,天堑变通途。如今松营高速公路、松宇铁路的高架桥跨过松花江,通向四面八方。当年的牛市儿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早变得认不出来了。张元俊县令的《西江晚渡》已成为佳话

如今的牛市了漂亮的社区,欢乐的海洋,幸福家园。清晨晨练的悠扬乐曲与莘莘学子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傍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这里翩翩起舞,游人络绎不绝,欢声笑语与叫卖声不绝于耳,恰似晨钟暮鼓的升级版。正是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欢歌笑语唤回歧途迷路人

从“牛市儿”的变迁,我们看到了抚松今夕巨变,反映了共和国建国70周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如今,百年老城犹如一匹马,不用扬鞭自奋蹄,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铆足了劲儿在新时代的复兴大道上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