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9阅读之声|院情

  • 发布时间:2019-01-10 14:11:30
  • |
  • 作者:抚松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250次

新年寄语:尊敬的读者朋友们,2018年《阅读之声》工作顺利结束了,感谢全民阅读工作的各级领导、各协会同仁、各位抚松籍的作家作者、各位忠实的听众一贯的支持!2019年元旦刚刚度过,《阅读之声》栏目组,祝全县人民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快乐,大吉大利,猪年新气象、迈出新步伐、做出新成绩!


作者简介和作品评介

作者李慧珠,女,现年74周岁,是泉阳小学退休教师。她陪护病重的丈夫20多年,亲眼目睹了县医院的各位主治医生和护士,为了给她丈夫治病所付出的心血。她被王忠民院长,刘利江主任,唐学宏护士长等一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兢兢业业为重患解除痛苦的事迹所感动。70多岁的老人拿起笔,用朴素的语言,真诚的感情,写出了《院情》这篇叙事散文。 

李慧珠老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赞扬了抚松县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视患者为亲人的良好医德和为患者精心治疗的精湛医术。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医患之间亲密、融洽、和谐的温暖之歌!


院    情

作者·李慧珠


人世间有父母情、师生情、战友情、同学情,乡情、友情、爱情等,诸多情中还有一种最重要的真情,那就是“院情”,就是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感情。

从1995年起,我的丈夫葛洪明患病,经抚松县医院和吉大一院诊断,身患十多种疾病,到2016年一病就是二十多年。每年都要在县医院住院3至6个月,他之所以能多活20多年,我要衷心感谢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都是内四科刘利江主任把医学当生命,把患者当亲人的功劳。

由于我的老伴经常住院治疗,因此,和县医院的主治医生、护士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化为一种人间最美的真情,那就是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那种亲情。

在老伴住院的那些日子里,早晨在内科的走廊里,经常会看到我搀扶着手拄拐棍、面容憔悴、双眼看不清、双腿迈不动的丈夫在缓缓散步的身影。遇到的所有医生和护士,总是笑着说:“葛叔、葛婶早,慢点,不要着急,慢慢走。”每当听到他们的问候和叮嘱,我心里总感到热乎乎的,有一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事情是这样的,1995年7月30日仙人桥镇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洪水肆虐,转眼间漫过了铁路桥,冲垮了公路桥,冲毁了学校,冲走了上百间房屋……仙人桥粮库地处低洼地带,是重灾区。我的老伴葛洪明,当时是仙人桥粮库党支部副书记和仓储主任。在抗洪救灾的日子里,正值主要领导出差在外回不来。这种情况下,他不顾自己身患糖尿病,为了粮库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洪峰来临之前,带领粮库职工跳到湍急冰凉的洪水中,疏通水道,为“千米大库”粮囤加固加高。特大洪峰过后,“千米大库”的粮食安全无恙,只有个别粮囤被浸泡。他不顾疲劳,到受灾严重的职工家走访、扶老携幼,安置他们到粮库安全地带居住。

根据当地政府安排,老葛又带领粮库职工,肩扛背驼、过沟趟河到受灾严重的大安村给乡亲们送米送面。待“千米大库”的洪水退去,他又组织年轻力壮的职工清除粮库场院里1米多深的淤泥,翻晒被洪水浸泡过的粮食,安排八方支援的人和车。由于洪水太凉,寒从足下起,又因昼夜奋战劳累过度,56岁的老葛终于扛不住了,晕倒在了翻晒粮食的场院里。

粮库职工立即把他送到县医院抢救。几天的劳累和奋战,人已瘦得不成样子。住院后,他浑身疼痛,白天晚上不停地叫唤。当年内科王忠民主任,后提升副院长,日夜守护在他身旁,尽一切办法挽救他的生命。粮食局的领导和职工都来看望他,看到老葛消瘦的脸庞和不停的呻吟声,被他这种抗洪抢险、一心为公的精神,感动得偷偷流下了眼泪。诊断书上是这样描述他的病情的:“血糖空腹28,尿糖4个加号。糖尿病已合并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位“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白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粮食系统省级劳模”。原县粮食局的秦局长,商粮局的钟局长等主要领导多次到家、到医院探望慰问,县委组织部的领导年年送来慰问信和慰问金。

由于多次住院,花了单位不少钱。老葛心里过意不去,心想:我不能为党工作了,该省的钱就省着点儿。为了省住院费,他就到老百姓大药房打吊瓶。有一次,刚点几滴就休克了。正巧被退休的王忠民院长看到,他立即组织人用担架把老葛送到县医院抢救。唐学宏护士长看到后,马上召集护士说:“葛洪明来了,是用担架抬来的,很重,快安排病床。”接着刘利江主任等大夫都跑了过来进行有条不紊的抢救。我看着丈夫慢慢苏醒了,提着的心放下了,被县医院的良好医风,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

刘利江主任中等身材,医术精湛、性格和善,长得潇洒帅气,对患者特别好。说句心里话:“他对我们比亲生儿子都好”。多年来,多亏刘主任一次一次把老葛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他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带出了一支思想好、业务精,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内四科医疗队伍。

有一次老葛大半夜浑身出冷汗,满嘴说胡话。让我快点给他穿衣服,要不然就来不及了。我急忙给他穿,他睁开眼看了一下说:“穿错了!”他要的是另一类衣服。我和儿子急忙把他送到县医院。经查是低血糖,血糖是1.7,人已昏迷,腿也发直。当晚值班大夫和护士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由于送得及时,抢救措施得当,他又一次得救了。

第二天,一大早,刘利江主任听说后,急忙从家中赶到医院,没来得急穿白大褂,就风风火火来到病床前,关心地问:“葛叔,你怎么了?这太危险了,你知不知道血糖1.7是死亡指标?你以后不爱吃饭时,打胰岛素就要减量,千万千万要注意!”在刘利江主任的主持下,精心制订了治疗方案,每天三次巡诊,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他和医护人员的的精心治疗护理下,老葛又一次出院了。

多年来,老葛常常住院,尤其是2009年一年就住了9次。每次住院都是闭着眼,鼻子插着氧气管,下身插着导尿管。一支胳膊打着治心脏病的泵针,另一支胳膊打着三通点滴,床头摆着心脏监控器。他心律不齐,心动过缓,时常是每分钟心跳30次以下。凡是前去看望的亲朋好友都叹着气,摇着头,劝我准备一下后事吧!

就是这样,刘利江主任也没放弃,想尽一切办法救治。这年的春节,我们是在县医院度过的。刘利江主任和杨兆友主任大年初一,早早来病房,给我们拜年。这份情义使我终生难忘。两位医生鼓励老葛要好好活着,用抗洪救灾精神和疾病抗争。他们用高超的医术和对患者的医者仁心,一次次挽救了老葛的生命,否则他活不到今天。

二十年来老葛多次低血糖、反复铜酸中毒、严重心衰,已安了心脏起搏器。慢性肾衰,慢慢发展成尿毒症。他浑身严重浮肿,尿不出尿,打不进针,针头拔出来针眼往外出水。他躺不下,痛苦地吟呻着。2014年5月2日,刘利江主任和李晶大夫当机立断,决定切开腿部主动脉透析治疗。连续透了两天,透下来10斤水。刘利江主任象对待自己父亲一样守在病床前,他看到水被透下来开心地笑了。

当时每月透析费需7000多元,因粮食系统退休金过低,每月工资不足2000元。又因重病十几年,不得已,我卖掉了仅有的三间平房,家中已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

刘利江主任非常了解我家因病致贫的真实情况,他多次康慨解囊相助,都被我们婉言谢绝了。

有一天中午,他下班时看到我搀着老葛,顶着寒风在等出租车,他马上上前硬拽着我们上他的车,一直把我们送到女儿家,他就是这样一个好人,一个人民的好医生!

老葛两次转院到吉大医院,都是刘利江主任联系他的恩师、著名肾病专家亲自诊治,非常感人。我因着急,几次犯冠心病。刘主任总是和蔼可亲地来到病床前,一边检查一边安慰我:“葛婶,你可别病倒了,你病倒了谁伺候葛叔!”有时患者多,病房里很拥挤,我只得坐在走廊椅子上,有时就睡着了。唐学宏护士长给我盖上她的棉大衣,并对别人说:“大娘伺候大爷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她太辛苦、太累了!”县医院有这样一批替患者家属着想的医务人员,真是全县人民的福气。

2016年12月4日,我丈夫葛洪明77岁去世了!他在最后的日子里,不止一次说:“我从56岁开始,断断续续住院治疗,是医院的大夫,让我多活了20多年啊!我知足了。我诚心的感谢县医院培养出来的好医生好护士!”

是啊!回忆起我陪丈夫在医院的那些日子,一桩桩发生在医患之间令我感动的往事,一件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挚院情,使我永世不忘!